“互联网+”的三大战役

 行业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16-05-11 15:39

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我们的生活随之改变。在市北,“互联网+”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学习、娱乐、购物到求职、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互联网的身影。“互联网+”主要包含线上线下两个部分,135个“互联社区”网络运行已全面完成,《市北专刊》的报网一体化新增46万受众群体,远程心电网络会诊的“高速路”让专家走进社区医院,“数字智慧校园”实现校校通,“智慧社区”让居民办事实现一趟清……

  远程会诊不误病。

  延安路社区的管延琴提起远程心电网络会诊真是长舒了一口气,她说:“幸亏有了网络会诊,要不我这病真让自个儿给耽误了。”

  据了解,前些日子,管大妈因突发心慌不适,活动后感到胸闷憋气,于是来到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。经值班医生问诊,既往无心律失常史,心电图检查显示:房颤伴快速心室率、ST-T异常。这个心电图检查结果同步传输到了中心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。社区的值班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,可管大妈觉得自己以前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,吃点药就好了,不是什么要紧事。值班医生正犯愁该怎么劝说这位倔强的患者时,中心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的诊断意见反馈了回来:建议立即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。有了三甲医院专家的“医嘱”,管大妈立即于当日到海慈医院进行了治疗,第二天房颤纠正,病情完全改善。

  远程心电网络会诊系统是一条心电诊断的“高速路”,当社区居民进行检查时,社区医生可通过系统将相关信息发送至市中心医院,并联系专家开展实时会诊,有效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,进一步完善了分级诊疗体系。市北区卫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:“管大妈的这个病例是典型的急性房颤期治疗,因就诊及时、心电图诊断明确,用药及时,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。远程心电网络会诊中心是市北区 ‘医联体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  专刊报网一体化

  家住合肥路街道的老王和小王是《市北专刊》的忠实读者。老王名叫王克良,最喜欢看文化记忆,儿子叫王川,喜欢恶作剧,和老爸抢报纸。去年,这爷俩都不抢了,因为《市北专刊》做了两件大事。

  第一件是专刊进社区,老王家里的报纸一被儿子抢走,老人家就下楼到社区宣传栏站着看。时间长了,一到周末老王就去宣传栏,看完报纸再买菜回来。老爸不和小王抢了,小王一下子也少了很多乐趣。可冬天来了,老王再下楼看报纸就得挨冻,小王心里有点不过意,可怎么说,老王就是不接招,周末还是下楼去宣传栏。过了两周,小王给老王讲了《市北专刊》做的第二件大事,之后老王就在家里看报纸了。这第二件大事就是报网一体化,《市北专刊》通过多网络平台实现多端口共享电子版专刊,电脑能看、手机也可以看。这回,小王再恶作剧抢报纸的时候,老王就会顿喝一声:“用你手机看去。” 

  百姓进入“e时代”

  家住北岭山20号楼的杨淑琴刚刚陪妹妹办理了老年证,她说:“现在我们社区特别方便,有什么事,在平台上一问,马上就有回答。想买个水果蔬菜也不用出门,只要动动手指全都搞定。我们社区的小姐妹还经常通过手机拍照卫生死角。上传智慧平台,使这些社区里的卫生死角能够得到及时清除……用句时髦的话,我们都要给咱的智慧社区点赞。”

  据了解,社区智慧平台是海伦路街道打造的集智能监督管理、智能统计分析、智能流程控制、智能决策支持、智能事务受理、智能民生服务等六大特色功能于一体的便民平台。居民通过手机端访问平台,可对社会治安、计生事务、民生服务、城市管理、城市建设五大类问题进行照片及音视频上传、情况上报,系统分析后分派给责任科室、社区进行处理,大大提高了综治、城管、应急处置等工作效率。